世界視線:中國步步為營 印度舉步維艱

中國最高領導人過去從未缺席過二十國集團(G20)峰會,但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均缺席今次G20峰會,使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拜登成為焦點,而莫迪以主辦國身份加上印度成功登陸月球南極,風頭一時無兩。
一些分析家認為,習近平不出席G20峰會,是因為中國新版地圖凸顯了中印之間的領土爭議,恐莫迪不會有好臉色;另一個原因是習近平不希望在媒體面前與拜登搞沒主題的閒聊。亦有分析家認為,習近平缺席峰會可增加關注度,比沒貢獻的出席更有意義,反正今次是西方夥同印度主導,結果只是和稀泥。
印度經濟增長率超越中國,吹捧班加羅爾軟件發展非常好,成為印度硅谷,在G20峰會中大談「一個地球、一個家庭、一個未來」,肯定是外交公關大行動。印度近期的確到處顯示自己國力上升,歐洲的政治分析家也承認印度在國際政治舞台的特別角色。雖然美國民主黨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拉攏印度建立政治夥伴關係,印度亦明白得到美國武器及在印度洋的支持是好事,然而和美國成為軍事盟友,單看阿富汗及烏克蘭就了解到不會拿到好處,也肯定會得罪俄羅斯,犧牲它在油氣方面獲得的巨大經濟利益。印度堅持軍事走向獨立多元化,可由法國引入戰機,而如今又計劃從德國購入潛艇及其科技。
德國政經界對中印關係表現得最清醒,在最近的一個論壇,有專家就解釋中國與印度對德國孰輕孰重,單看中德貿易額是印德的10倍,便不用多講了。而且印度表面民主,但政治運作其實是權威主義,政局比中國更難操控及混亂。印度政經界揚言要和中國競爭,預計2027年印度會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,GDP超過5萬億美元,但恐怕到時中國的GDP可達25萬億美元!即使目前中國面臨房地產嚴重泡沫化以及年輕人失業率升破20%,但德國認識中國政治經濟的專家,認為中國在邁向高科技特別是引入人工智能科技的社會轉型中,尋求新的社會勞動模式,中國政府還是有很多條件及手段克服目前的困難。
無疑中國和印度都計劃要達到經濟自足自立,不依賴西方,但印度要擺脫依賴西方及中國,起碼要多20年。
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 史文鴻

 

Related posts